PHkfXsntJ2lCnr_l.jpg

電腦檔案裡有部影片存放很久,沒有將它D掉,也沒有急著想完看它的意願,就這樣擺著,讓它一直在那個位置上站崗。

 

前幾天,想放空自己,轉換個心境進入別人的故事,最速成的抽離方法就是看影片。晚上看影片喜歡倒杯紅酒放鬆,甜、酸、苦、澀的口感在深夜時分裡更能分辦出層次。

 

一直以來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都是我的首選。

「真相至上 Nothing But the Truth 」 這部影片不是真實故事,而是從1972的布萊茲伯格案真實事件中有感而發,虛構出另一個故事。由英國女星凱特‧貝金塞爾 (Kate Beckinsale) 領銜主演。故事發生於中情局女間諜員瓦萊里‧佩雷姆 (Valerie Plame) ,與紐約時報記者茱迪斯‧米勒 (Judith Miller) 的故事 。

 

 

簡單將故事稍微介紹:

在某個大報社裡有一名女記者,她得到線名提供可靠消息,因而揭發了中情局裡的某位女探員。事件見報,這位探員被中情局軟硬監視,而女記者成了揭發弊案女英雄。這事非同小可,是有關國家安全和中情局內部人員運作,所以檢察官要求女記者供出新聞來源和線人,但記者執著於記者的本質,所以不肯配合,因此記者被送入看守所。事情剛發生時,女記者的丈夫為妻子抱不平和奔波,報社也為員工受到不平等待遇發揮媒體效應,但隨著時間的流失,她的丈夫開始不解為何妻子一定要堅持所謂原則而不顧及自己家庭和小孩呢?報社所發揮的效應也在黃金七十二小時後,靜觀其變,不再是那麼的積極。女記者持續被羈押在看守所裡有一年多,而那名女探員在這期間她的婚姻破碎了,失去了孩子的監護權,最後還被激烈份子槍殺,結束一生。

 ff1a6f04-5f08-41fa-85b2-2c08336c28b2.jpg

看到瑞秋(女記者名字)受到這麼多的苦,失去了那麼多,還在保護她的線名,真的是有夠有職業道德,而這個高道德、高品質堅持讓她在看守所時得到了一座記者最高榮譽普利茲獎。

 

瑞秋的丈夫可以做女英雄的丈夫,但只是瞬時,當頭上的光環不再點亮,不如將它拿下,因為那是枷鎖;反觀一些有名的英雄的女人,都可以成全並協助老公,自己孤軍奮鬥相挺。瑞秋的老公成全老婆當英雄,自己拿走了孩子的監護權離去,追尋另一段幸福人生。

 

報社在面臨瑞秋所引出的問題,第一動作就是自保;先和律師確認報社所面臨的法律問題,確定報社沒有任何的法律責任後,全力協助瑞秋,但所花的費用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看似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但報社員工不是只有瑞秋一人,是有上百人,報社若沒先做切割動作,後果可能也會殃及他人,沒完沒了。

 

最後女主角選擇入監服刑也不願供出線名,人監前她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見兒子一面與他告別。

 

瑞秋和兒子最後一次見面已是一年多前的事了。

再次相見,衷心期盼的喜悅與兒子臉上陌生的畏懼,讓瑞秋很是心痛。

 

兒子疑惑略帶憤怒問了瑞秋:

「爸爸說你有機會可以回家的。」

 

這是孩子真心的期盼與對母親的渴望,但瑞秋不能給他。

兒子是瑞秋的精神支柱,但她給孩子的只是失望和自私,孩子若大到可以理解和分辦是非對錯,他或許會理解母親所扮演的角色與做人的原則,但十歲不到的小孩最需要的是母親角色而不是為正義而奮鬥的勇士。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做任何決定時這不失是一句很好的參考準則。職業道德上瑞秋做了很好的範例,也讓政府受到威脅,她的犧牲讓政府的黑箱作業受到檢視;但故事的結尾,爆炸性的線名讓我重新評估瑞秋的所做所為,及為何她不可交出線名名字的始末。

  

這部影片的題材不錯,而且裡面有許多的令人醒思的對話。其中有段瑞秋的律師也看不下去她的堅持,所以說了句很有意思的話:

 

「一個人不管生前多麼受尊敬,他的告別式來送別的人決定於當日是否晴天。」

 

若想欣賞不一樣的角度,這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ps圖片來源goog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vender0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