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字造字很有意思,就官這個字它就有兩張口,其實這並不無道理。

平時在電視上最常見到的政治畫面,是各院會部門單位主管和立委諸公口口聲聲為平民百姓爭取福利,因而互相質詢、答辯,在麥克風前聲嘶力竭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辭,你一句我一言互不相讓,既使當朝法令政策朝令夕改,在朝為官的大臣們也能今是昨非,為求自保,懂得見局勢說官話,所以練就了滔滔不絕的兩張口,並包括了兩張臉。


在這些爭吵中有些很丟臉,鬧上國際新聞一夕間,名聲名大噪。有的根本就是在做戲,第一次鮮,第二次嫌,第三次就沒人緣。但偶爾也有很棒的對話,可是那是少之又少的經典畫面。


有深度的對話,讓人增長智慧。
有內容的對談,成熟了思考方向。
而對話的藝術,是需要對與接的兩個人都有幽默感。


我很喜歡聽人說話,那種感覺就像看一篇文章,可以是短文笑話,是一篇苦情記,是復仇記,但大部份應該只是發發嘮叨的雜記。從誘導中的談話可以了解一個人,就像是偵探從中抽絲剝繭得到解答;他的身家背景,個性喜好、厭惡的東西、禁忌事項。所以我喜歡用這種方式觀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孩子平時犯錯我都會特意訓練他們用言語來表達、解釋事情的始末,這樣可以知道他們腦子中對與錯尺度是什麼。因此在處罰前會要求他們給我一個理由;是事實或很誇張不合邏輯理由,我都能接受,只要用我聽得懂言語明確表達,我都會減半處罰。這用意是要他們學著用講的,少用拳頭,要懂得聽聽別人的聲音,不要自己就下定論。


剛開始的效果不錯,就如我想要的目地,而且我也能知道他們是怎麼看狀況,畢竟不一樣的身高,看世界的角度就是不同。

可是最近發現,原先的用意已走偏了,現在簡直是在「練肖話」和比賽唬爛。


女兒:媽,弟弟罵我肉腳。
兒子:媽,我沒有罵她,我只是提醒她是〝遜腳〞。

這是每天必備的餐前小菜,而且天天換菜單。


兒子:媽,姊姊罵我豬頭。
媽媽:姊姊,雖然弟弟的思考模式讓我擔心,但我能證明他不是豬生的,他確確實實是從我肚子裡蹦出來的。
女兒:弟弟,媽的意思是你不是豬生,但有豬的腦袋。

類似這種對話,只是他們平日的問候語,已經是聽怪不怪了,引不起我罵人的火花。


女兒:媽,我現在寫的字剛好是在形容我自己,你猜猜看是什麼字?
兒子:好問題,就是「笨」。
女兒:我可不敢居功,那是形容你的字,你嘴巴最好也不要閉上,免得人家看到你就知道你「呆」。

有時候他們倆人是在比誰的反應快,很有趣。


兒子:姊,你為什麼每次都考這麼糟,我每次都考一百吔。
媽媽:弟弟,你不應該在別人傷口上灑鹽巴。
女兒:對呀,那麼驕傲。
兒子:喔!你的傷口怎麼那麼多。

想笑不能笑,因為有人真的會受傷,但不得不佩服弟弟的反應真是絕。
可是弟弟也真的太自負,所以忍住了笑意,做做表面功夫,給弟弟一個大白眼,姊姊才不會有意見。


兒子:媽,小朋友都罵我是秦始皇大壞蛋,有的沒有的。
女兒:弟弟,你明天去罵他是「蔣幹」,會講不會幹。
媽媽:弟弟明天去學校告訴那位小男生,秦始皇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有名,問他有沒聽過不登長城非好漢,再問他是不是好漢;姊姊,蔣幹這號人物在兒童版的三國演義並沒有出現,所以你知道的人物別人或許不知道,但你在學校用這種說法,明天你媽肯定會接到老師關切電話,老師會想要更進一步了解我們家的生活水準和背景,因為你用了不雅的語詞。

有時候他們會將聽過、看過的歷史人物故事拿來運用,可是常常是只知其人不知其意,往往只有我了解她的意思,別人耳朵聴到就是我女兒出口成髒。


媽媽: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女兒:若不打你們,我與你們同姓。

這是我打人前的最後通牒,這句話一出就表示一定有人要被打;對於將要被打的那個人會有警惕作用,沒被打那一位就會有雞婆動作,幫忙接下一句。而會讓我一次講完沒人接下一句話,那就表示兩個都要被打。


媽媽:去催你姊姊快一點,不然我要開戰。
兒子:姊姊,媽叫你快一點,不然子彈上膛了。
女兒:是機關槍還是衝鋒槍?
兒子:現在挑選武器中,應該是機關槍。
女兒:跟媽媽說再十分鐘就好了。
兒子:判斷錯誤,媽媽手上有武器了。
女兒:媽,我洗好了,叫弟弟準備。

女兒每次洗澡都要花很久時間,若不催她常常是洗上半個時辰還不見得洗好。
兒子口中的機關槍,是指我連珠炮的叫罵聲,衝鋒槍是指轟下去會痛的家法。


媽媽:弟弟,你再一次不聽話,你媽打的你頭破血流。
女兒:媽,手下留情,打到他滿地找牙就好。
兒子:不用只要斬首示眾就可以了。

要是不知情人士聽到這些對話,一定會以為這家人是幹啥的,那麼暴力。


以前總是緊繃著神經,凡事不懂得放下,可是從孩子的身上學會了放鬆和另一層的幽默。或許,我是他們生活的指導者,但他們可稱得上是引導我如何與嚴肅緊張說再見的小天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vender0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